倘长端美债收益率失控,美联储如何救市?

来源于:英为-推荐

发布日期:2025-04-29 17:07:53

    当长期债券收益率失控时,美联储或会再次启动流动性注入机制: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解析。

数周前,30年期债券收益率短暂触及5%水平时,美联储官员柯林斯发表声明强调「美联储已做多充分准备稳定市场」。

要稳定债券市场,当局将通过「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」(LSAP)或量化宽松(QE)等操作来「注入流动性」。

美联储进行此类操作时会创造银行储备金。银行储备金常被称为「流动性」。

当中央银行创造流动性时,其目的是激活所谓的「资产组合再平衡效应」。

要理解这点,我们先从量化宽松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说起——请参阅下方图表。

金融危机后,监管机构强制银行持有更多「高流动性优质资产」(HQLA)以应对存款外流。

银行储备金与债券均符合「HQLA」标准,因其具备足够流动性能快速变现应对潜在外流。

但银行对持有储备金与债券并非毫无偏好——特别是当量化宽松导致储备金规模急剧增加时。

储备金作为零存续期、低收益工具,大量持有并非最佳选择,尤其是相较能提供更高回报及存续期对冲特性的债券。

此时「资产组合再平衡效应」便会生效:

  • 量化宽松启动后,中央银行吸纳债券并向银行体系注入新储备金
  • 持有大量次优储备金的银行会尝试调整组合,重新增持债券
  • 银行会先竞购较安全债券,随着追逐收益需求增强,再转向风险较高债券

这将启动低波动率与追逐风险资产的良性循环:即「资产组合再平衡效应」的实际运作。

中央银行——量化宽松前后

总结:

  1. 中央银行扩表并购入债券
  2. 商业银行作为量化宽松接收方,其资产组合倾向增加储备金、减少债券
  3. 但相较合规债券,储备金属次优选择,故银行寻求重新平衡组合
  4. 银行开始回购量化宽松正在吸纳的同类债券,进一步抑制波动率并压缩信用利差
  5. 全球资产配置者与投资者更积极承担组合风险,支持信贷与资本流动

原文

  1. 每月发布精选股票
  2. 五大AI选股策略月月更新,巴菲特派每季调整
  3. 包括科技、价值、蓝筹、中盘股及标普500精选



科技巨头策略,12年回报超1800%,了解详情>>

温馨提示: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,目的在于知识了解,文章内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操作,风险 自担。本站不保证该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、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原创性。相关信 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。

热门排行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
栏目热文

倘长端美债收益率失控,美联储如何救市?

展开全文

    当长期债券收益率失控时,美联储或会再次启动流动性注入机制: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解析。

数周前,30年期债券收益率短暂触及5%水平时,美联储官员柯林斯发表声明强调「美联储已做多充分准备稳定市场」。

要稳定债券市场,当局将通过「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」(LSAP)或量化宽松(QE)等操作来「注入流动性」。

美联储进行此类操作时会创造银行储备金。银行储备金常被称为「流动性」。

当中央银行创造流动性时,其目的是激活所谓的「资产组合再平衡效应」。

要理解这点,我们先从量化宽松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说起——请参阅下方图表。

金融危机后,监管机构强制银行持有更多「高流动性优质资产」(HQLA)以应对存款外流。

银行储备金与债券均符合「HQLA」标准,因其具备足够流动性能快速变现应对潜在外流。

但银行对持有储备金与债券并非毫无偏好——特别是当量化宽松导致储备金规模急剧增加时。

储备金作为零存续期、低收益工具,大量持有并非最佳选择,尤其是相较能提供更高回报及存续期对冲特性的债券。

此时「资产组合再平衡效应」便会生效:

  • 量化宽松启动后,中央银行吸纳债券并向银行体系注入新储备金
  • 持有大量次优储备金的银行会尝试调整组合,重新增持债券
  • 银行会先竞购较安全债券,随着追逐收益需求增强,再转向风险较高债券

这将启动低波动率与追逐风险资产的良性循环:即「资产组合再平衡效应」的实际运作。

中央银行——量化宽松前后

总结:

  1. 中央银行扩表并购入债券
  2. 商业银行作为量化宽松接收方,其资产组合倾向增加储备金、减少债券
  3. 但相较合规债券,储备金属次优选择,故银行寻求重新平衡组合
  4. 银行开始回购量化宽松正在吸纳的同类债券,进一步抑制波动率并压缩信用利差
  5. 全球资产配置者与投资者更积极承担组合风险,支持信贷与资本流动

原文

  1. 每月发布精选股票
  2. 五大AI选股策略月月更新,巴菲特派每季调整
  3. 包括科技、价值、蓝筹、中盘股及标普500精选



科技巨头策略,12年回报超1800%,了解详情>>

行情资讯

查看更多